沙漠下面全是石油,为啥我国迟迟不想开采?看完后就会明白了
来源:百家号 作者:特种兵出击 更新于:2024年09月12日 09时 阅读:0
沙漠下面全是石油,为啥我国迟迟不想开采?看完后就会明白了
许多人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主要的石油进口国,每年我们必须耗费大量外汇储备,从中东国家及俄罗斯等地采购石油。
事实上,中国并非完全缺乏石油储量。根据已知信息,仅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下,就埋藏着多达178亿吨的石油。那么,为什么我国一直没有开始开发这些沙漠中的石油呢?
开采的难度过大
塔克拉玛干沙漠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如果能够对这一区域的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将对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以及促进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减轻我们在石油贸易方面的依赖。
然而,我们不能仅关注石油的价值,而忽视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石油开采所面临的风险。这个沙漠环境极其恶劣,气候非常干燥,面积达到33万平方公里,比许多国家还要大。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个典型的流动沙漠,也就是说,沙子会因气候变化或其他多种因素而不断移动,这对当地资源开发将造成严重影响。
如果我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油田,并决定进行开发,那么首要任务就是建造基础设施,因为开采石油需要人来操作,而不是依靠机器人。
因此,必需建立采油设备,同时还需要为工作人员建设各种配套设施,例如他们的居住场所。
油采出后还需进行转运。目前已知的石油运输方式主要有燃油车和管道,但这两种方式在流沙覆盖的沙漠地区几乎无法应用。
例如,为了用油罐车进行运输,必须建设一条从石油产区到沙漠外的公路通道。
在沙漠地区修建公路本身就非常困难,更何况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片流动性沙漠。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成功地修好了道路,如果无法找到控制沙丘移动的方法,这些公路可能会被沙子埋没。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管道运输的问题。管道运输 inherently 存在一定风险,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会遭受老化。因此,若要通过管道输送石油,就需要持续对其进行维护。
然而,沙漠的环境极为恶劣,如果出现管道损坏,维修人员几乎无法及时赶到现场进行修复,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承受周期性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
此外,石油本质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也就是说,当一个油气井中的石油被开采殆尽后,在该地区建设的基础设施几乎失去了其价值。
如果油田所在的区域已经有人居住,并且有小镇分布,那么这些设施可以在未来提供给当地政府使用,或者直接分配给周围的居民。
然而,塔克拉玛干沙漠本身属于无人区,甚至没有人居住。因此,一旦石油开采结束,这些建造的基础设施将会变成废墟,这意味着为设施建设支付的成本将直接浪费掉,这无疑是不划算的。
更不用说,建立这样的石油生产中心,还需要不断地向其运输工作人员所需的各类生活必需品,这本身的成本非常高,进一步压低了在沙漠地区开采石油的利润。如果发生意外事故,甚至可能面临亏损。
此外,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石油与中东地区的石油有所不同,因为该地区的石油大多埋藏在地下六千米甚至更深的位置,而整个沙漠的地层结构本身非常复杂。
曾经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克服配套设施建设中的技术挑战,接下来就需要解决如何稳定地进行钻井和石油开采的问题。
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压和地温较高,如果在此进行大规模石油开采,地下油井的温度可能会升至200摄氏度,同时钻井设备还需承受高达150M帕的压力。
尽管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蕴藏着石油资源,但目前并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来进行大规模开采。如果真的进行了开采,可能投入的成本反而会超过收益。
不需要大规模地开发本土资源。
目前大规模开采沙漠石油资源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的需求。虽然我国对石油有着大量的需求,但通过国际贸易方式,我们已经能够获取充足的石油。我国与中东产油国如阿联酋、沙特和伊朗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自俄乌冲突开始以来,我国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量显著上升,目前通过贸易获得的石油基本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中国的特殊国情使我们能够承受大量石油购买时的消费。作为一个主要贸易国,依靠对外贸易,中国可以持续获得美元收入。
中国与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相当可观的贸易顺差,因此中国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我国每年赚取的美元中,实际上只有一部分用于购买石油,其余相当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无法顺利支出。
由于美元并非中国的法定货币,因此无法直接用于在中国市场上进行消费。
因此,我国在获得这些美元后,必然会首先将其用于全球范围内购买各种稀有资源,包括石油和一些贵重矿物,以及投资于海外的重要矿产。
或者可以通过手中的资金收购一些外国企业等方式来实现。此外,还可以向某些国家提供定向的经济援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以及低息贷款,以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因此,从理论上讲,当我们掌握了大量美元,并且能够通过贸易不断地获取更多美元时,优先利用这些美元储备去购买各种中国所需的资产,同时保护本土资产,将是明智的选择。毕竟,资金只有在流通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观察到,美国向全球直接输出美元,以购买所需的各种资源,而对国内资源的开发实际上相对有限;能购则不自开,这也是一种对资源的保护。
在全球化的时代,美元无疑具有重要性。然而,当国际局势动荡或国际贸易支付系统崩溃时,美元实质上就变得毫无价值;届时,谁拥有更多资源,谁便会占据优势。
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将会降低。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未来的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可能会继续下降。
在中国,使用石油的主要是各类燃油车辆以及一些工业企业,但如今我们正在快速推广电力设备的应用比例。
例如,可以用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或者逐步用燃气轮机替换原有的燃油工业设备。
我国官方的发展重点也在于电力能源体系的建设。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等技术领域,我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因此,国家的发电量持续增长。
在电力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中国对各类燃油设备的依赖将逐渐减弱。
未来,若我国成功建立起完整的新能源体系,对石油的需求将会大幅减少。届时,我们不仅无需从国外进口石油,甚至连国内的石油开采也将变得不再必要。
目前这种情况相当普遍,目前从事新能源系统研发的不仅限于中国,美国和欧洲也都在推动类似的项目。
换句话说,迈向新能源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人类迟早将会放弃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而选择更加安全和环保的新型能源,因为石油在燃烧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如今,一些石油生产和出口国也开始感受到压力,例如沙特的国家发展计划正在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且沙特正积极寻求中国的支持与帮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费力去开发沙漠中的石油吗?如果真的采取大规模的沙漠石油开采,恐怕说明全球贸易体系出现了问题。
我们无法再购买到足够的海外石油,或者说新能源系统出现了问题,必须重新依赖传统燃料能源模式。然而,这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仍然较小,毕竟人类社会是持续进步的。
总结
在此提及,大家也应该能够理解为何中国不再开发沙漠石油,原因就在于没有开发的必要性。
中国本身掌握着大量美元,能够不断购买各国的燃油,那么为什么要花费心力去开采呢?
更不用提,石油逐步被舍弃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使现在将这些石油田开发出来,也已毫无价值,不如将它们放置在沙漠中,这样才能避免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