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NEWS新闻中心

石油:从古代神秘的黑水到现代生活的黄金

来源:百家号 作者:芋泥玻玻奶 更新于:2023年06月29日 06时 阅读:0

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那就是石油。你知道吗,石油不仅是我们汽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也是我们日常用品如塑料、化妆品、药品等的重要原料。石油可以说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神奇的液体是怎么形成的呢?它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用途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石油的故事,从古代神秘的黑水到现代生活的黄金。

一、石油的历史

石油这个词听起来很现代,但其实它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了。早在公元前10世纪之前,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印度等人类文明发源地就已经采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粘合、装饰、制药等。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楔形文字中也有关于在死海沿岸采集天然石油的记载。

在中国,石油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晋《博物志》载:“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为沟,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然极明,与膏无异。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唐《元和郡县志》记载:“玉门县石脂水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泉有苔,如肥肉,燃极明。水上有黑脂,人以草墨取用,涂鸱夷西囊及膏东。”

在中东地区,石油也被用于战争和贸易。公元前5世纪,在古波斯地区的君主制国家—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3—前334年)的首都苏萨(Susa)附近出现了人类用手工挖成的石油井。最早把石油用于战争也在中东。《石油、金钱、权力》一书中说,荷马的名著《伊里亚德》中叙述了“特洛伊人不停地将火投上快船,那船顿时升起难以扑灭的火焰”。当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准备夺取巴比伦时,有人提醒他巴比伦人有可能进行巷战。塞琉斯说可以用火攻。“我们有许多沥青和碎麻,可以很快把火引向四处,那些在房顶上的人要么迅速离开,要么被火吞噬。”

石油的现代化开采始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一些科学家和发明家发现了从煤或石油中提取煤油的方法,用于照明和加热。1859年8月27日,美国人爱德温·德瑞克在宾州德瑞克油井挖到石油,引发美国第一次石油繁荣,在德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发现导致“淘金热”一般的形势。到1910年为止,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属东印度、伊朗、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这些油田全部被工业化开发。

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情况骤变,如今石油已成为最重要的内燃机燃料。1973年能源危机和1979年能源危机爆发后媒体开始注重对石油供应水平进行报道。这也使人们意识到石油是一种有限的原料,最后会耗尽,至少作为一种经济能源。不过至今为止所有预言石油即将用尽的猜测都未被证实(未被合理化),所以也有人对这个讨论表示不以为然。

二、石油的形成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和过程,让这种黑色的液体从地下涌出来呢?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曾经提出过多种不同的理论,有些是基于有机物质的转化,有些是基于无机物质的反应。我们来看看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几种说法吧。

1.生物成因说

生物成因说是目前最广泛接受的一种理论,它认为石油是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遗体,在无氧环境下经过长时间的埋藏、压缩、加温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物。这些生物遗体主要包括浮游生物、藻类、植物等,它们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当它们死亡后,会与泥沙一起沉积在海底或湖底,形成有机质丰富的淤泥层。随着时间推移,淤泥层不断增厚,覆盖了下面的生物遗体,使其与空气隔绝,形成了还原环境。

在还原环境中,生物遗体的有机物质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和热化学反应,逐渐分解为更简单的碳氢化合物,如甲烷、乙烷、丙烷等。这些碳氢化合物就是石油的基本组成成分,也叫烃类。随着淤泥层不断沉降,埋藏深度和温度也不断增加,有机质的成熟度也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石油。一般来说,埋藏深度在2-6公里,温度在60-150摄氏度之间,是形成石油的最佳条件,也叫“油窗”。如果埋藏深度和温度过高,石油会进一步裂解为天然气。

形成了石油之后,它并不会一直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而是会随着地下水或地壳运动而运移。运移的过程中,石油会受到地层的阻挡或聚集,形成油藏。油藏通常位于具有良好储集性和封闭性的岩层中,如砂岩、砾岩、碳酸盐岩等。这些岩层有很多孔隙和裂缝,可以储存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同时,还需要有一层不透水的岩层覆盖在上面,防止石油和天然气向上逸散,这种岩层叫做盖层。盖层通常是由粘土、页岩、盐岩等组成的。当储集层和盖层形成一个特定的构造形态时,就构成了一个油田。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

2.无机成因说

无机成因说是另一种对石油来源的解释,它认为石油是由地球深处的无机物质经过高温高压下的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一种碳氢化合物混合物。这些无机物质主要包括碳、氢、氧、硫、氮等元素,它们存在于地球内部的岩浆或地幔中。当岩浆或地幔发生运动或变化时,这些元素会自发地组合成不同类型的碳氢化合物,并随着岩浆或地幔的侵入或喷发而上升到地壳中,在有利的部位运移和聚集而形成石油矿藏。

无机成因说最早由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于1876年提出,他认为地球深处有大量的碳化铁,在与过热的地下水作用时生成碳氢化合物。后来又有人提出了宇宙说、火山说、岩浆说等不同版本的无机成因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天文学家高尔德于1977年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地球深处有丰富的碳和氢,在地球形成初期就已经产生了碳氢化合物,并随着时间推移而冷凝埋藏在地壳中形成石油。

3.评价

目前,生物成因说和无机成因说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但也都存在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和问题。例如,生物成因说难以解释石油中含有的氦、氩等惰性气体的来源,以及石油在地球上分布的不均匀性。无机成因说则难以解释石油中含有的生物标志物、同位素组成和光学活性等特征,以及石油与沉积岩的密切关系。因此,有些学者认为石油的形成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过程,既有生物作用,也有无机作用,既有地表条件,也有地下条件,既有地质作用,也有宇宙作用。这种综合的观点可能更能全面地反映石油的本质和特征。

石油是一种神奇而珍贵的资源,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能源和原料,也见证了地球上生命和物质的演化。然而,石油也是一种有限而不可再生的资源,它的开采和使用也会带来一些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合理利用石油,同时也要寻求更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替代品,为我们的未来做好准备。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931-7357744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公园路长业大厦12楼1203室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页尾二维码1
    • 页尾二维码2

    Copyrights © 2024 兰州盛达华工程维保有限公司 陇ICP备1900185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beian

    甘公网安备 62010402000165号